百年后他的戏剧再上演,守着我的许诺将你等待
近日,北京人艺年度首部新排大戏《玩偶之家》与观众见面,由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易卜生经典话剧《玩偶之家》也正在全国多地上演。作为挪威戏剧家易卜生最负盛名的作品,《玩偶之家》对中国观众而言并不陌生。1918年,《新青年》以 “易卜生专号”的形式,将易卜生的作品带到中国舞台。今年不仅是易卜生诞辰190周年,同时也是他的作品引进中国100周年。据说易卜生的戏剧作品上演的频率仅次于莎士比亚,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追捧。文艺星青年带您走近将易卜生作品搬上中国话剧舞台的优秀之作。
关于易卜生
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易卜生,于1828年3月20日出生在挪威滨海小城斯基恩。幼年家道中落,为了谋生,他曾在药房做过学徒。受1848年欧洲革命影响,不满21岁的易卜生创作了第一个剧本《凯蒂琳》,由此开始文学生涯。
1851年秋,他为卑尔根剧院创作了一首序曲,得到剧院创办人赏识。他在卑尔根剧院创作的剧本有《仲夏之夜》、《勇士之墓》、《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索尔豪格的宴会》和《奥拉夫.利列克朗》。这期间易卜生参加编导的剧本不少于145部。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媲美。
1857年,易卜生转到首都剧院担任编导。翌年和苏姗娜·托雷森结婚。1862年,剧院破产,他不得不借债度日,但仍孜孜不倦地进行创作。他在这所剧院先后写出了《海尔格兰的海盗》、《爱的喜剧》、《觊觎王位的人》等剧本。
1864年,因挪威政府在普鲁士侵略丹麦的战争中袖手旁观,他愤然出国,开始了27年的流亡生涯。他怀着绝望的心情写了一部诗剧《布兰德》,这是他旅居国外的第一个创作成果。
1899年,易卜生创作了最后一个剧本《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1900年中风。长期卧病后于1906年5月23日去世。挪威议会和各界人士为他举行了国葬。
易卜生是十九世纪挪威伟大的剧作家,是挪威人民的骄傲,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剧作家。在易卜生的一生中创作出了26部戏剧,一部诗集,在这26部戏剧中很多都是闻名世界的重量级作品,比如《玩偶之家》、《布朗德》等。
戏剧先贤
“写作,既是坐下来判断自己”
易卜生创作的体裁有戏剧,也有诗歌,但是使得易卜生闻名世界的是易卜生创作的戏剧。
易卜生戏剧的创作形态和历史意义值得关注:他不仅是欧洲戏剧变革的先驱,而且是中国、日本等国的现代戏剧创始期最重要的导师。在“五四时期”,有一批戏剧家发现了易卜生的批判精神,在创作中一改旧剧脱离现实的弊病,开始在舞台上讨论社会问题,成为了舞台上的反封建力量。
对易卜生和其他现代戏剧大师的学习,令中国话剧从一开始便跟上世界戏剧变革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中“问题剧”的风潮使戏剧在社会历史中确立自身的使命,而学习易卜生的象征主义,更使得许多剧作家成功地在舞台上表现出难以言说的个人情感、人生哲理和命运况味。
“用灵魂锻造灵魂”
易卜生离世一年后,正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发表了《文化偏至论》与《摩罗诗力说》。这两篇文章是中国最早谈到易卜生的文献。之后,鲁迅又对易卜生在这种环境中孤立地捍卫“真理”、宁愿自我牺牲也不向“群氓”妥协的态度表示赞赏。
易卜生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第一,对社会的批判精神使他将真实的社会生活搬上舞台。正如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所说,易卜生偏爱“家常平凡”的场景:“易卜生不但把我们搬上舞台,并且把在我们自己处境中的我们搬上舞台。”他曾将易卜生名作《玩偶之家》中的夫妻谈话、《群鬼》中阿尔文太太与牧师的交流等桥段,创造性地误读为“讨论场面”,并在自己的戏剧中不断运用,从而成功打破了艺术的封闭世界,重建起戏剧和社会的有效联系。
第二,易卜生的象征主义戏剧开启了探索内心世界的创作之路。德国的戏剧家彼得·斯丛狄认为,易卜生后期作品好似小说,往事本身成了表现对象和主题的载体:往事不像是现场的动作,当下的现场却是为了唤起过去。如此一来,传统的“戏剧性”便开始出现了转变为现代的“叙事性”的苗头。
《玩偶之家》(2018)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玩偶之家》是“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最著名的代表作。自1879年哥本哈根皇家剧院首演以来,成为了世界各国戏剧舞台上常演常新的经典作品。全剧人物刻画鲜明生动、戏剧情节严谨集中,戏剧张力丰富强烈,不仅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欧美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剧中女主角娜拉从家庭出走故事也极大的推动了欧洲女权运动的发展。
北京人艺年度新排大戏《玩偶之家》日前与观众见面,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将连续演出16场。该剧导演韩清、丛林认为,将一个大家熟悉的故事搬上舞台,恰恰更加需要从剧本中挖掘内涵,“经典是研究不尽的,越是接近文本,越能发现里面的的深刻。”
这部戏剧的创作源于易卜生的朋友劳拉对易卜生讲述的自己的故事,当然作为一个戏剧作品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其中加进去了易卜生自己的发挥与想象。曾经有人问易卜生,《玩偶之家》表现了什么,易卜生回答“我写的是人,我一直在我的戏剧里研究的是人”。
《海上夫人》(2017)
北京当代话剧团
2017年十月,话剧《海上夫人》 因为影视演员靳东担任出品人而赢得很多人的关注。这部由陈数主演、王媛媛执导、韩江制作的作品,改编自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作品《海上夫人》。这也是靳东、韩江、谭韶远三个好兄弟联手成立“北京当代话剧团”之后的首部作品,此前,该剧在全国巡演收获了很高的关注的票房。
这一版《海上夫人》最后呈现的效果类似“音诗画”,有音乐,有表演画面,有台词朗诵,在演出进行的150分钟里,每一个定格,舞台都呈现一种宁静和谐的美,任何时候望向舞台,视觉感受都是舒适愉悦的。
《海上夫人》是易卜生在1888年创作完成的五幕戏剧作品,讲述艾鲡达在父亲去世后,她嫁给了比自己年长许多的凡戈尔医生,因而成了他两个女儿的继母。艾鲡达一直过着安静的生活,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个陌生男人,并由此揭开了艾鲡达的一段神秘往事。这部作品中饱含着对哲学、人性、宗教层面的思考,以及对“爱情”“自由”“死亡”几大终极命题的探讨。
《人民公敌》(2016)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2016年,由林兆华与青年导演韩清共同执导的《人民公敌》于首都剧场首演,这是北京人艺第一次将易卜生的剧本搬上舞台。毕业于中戏的同门师兄弟胡军和黄志忠分别饰演医生斯多克茫和他的市长哥哥,两人一个穿着破烂仔裤、叼着烟斗,一个头戴礼帽、拎着手杖,双雄对峙成为全戏的亮点。
相比胡军掌控全场、必要时不惜扔演员剧本来渲染气氛的霸道强势,黄志忠则表现得较为温顺,他在胡军的安排下待在合适的舞台区域里,被要求上场才上场,还把自己的剧本借给胡军一起看。征战电视荧屏多年,二人对话剧角色的把握毫不含糊,看似排练的“跳入”、“跳出”实则对演员的情绪和人物关系处理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
《人民公敌》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在1882年创作的散文剧,是其著名的“四大社会问题剧”之一。当小镇的医生斯多克茫在当地温泉浴场的水源中发现了污染物,他决定做个说出真相、保护人民的英雄。它虽是百余年前欧洲一小镇的故事,但却依旧能引起全世界共鸣。涉及到的正义、良知、孤独、力量乃至环保议题,在当下依旧鲜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