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剧本分析报告必备的5大要素2015年,我将把主要精力倾注在剧本医生和项目策划上,协同评估更多直面市场的一线项目,而将个人创作放在更加私人、纯粹的位置。成为最专业的剧本医生之一,是我对自己的新年期许。 接下来要聊的干货,大致包括两方面: ?我对剧本医生这个身份的理解 ?优秀的剧本分析报告必备的5大要素 这些观点仅是一家之言,某些标准我也力所未逮,却是我从业以来的实操经验和体会。这些年一直以工作笔记的形式散落在里,于此系统总结,本意是完善评估体系,当做未来工作的参照系。但我写完发现,它似乎有一点分享的价值—— 如果你是老编剧,也许它能帮你更好地传递经验,提点后辈; 如果你是新编剧,也许它能帮你甄别芜菁,更好地倾听他人意见; 如果你是为剧本头痛的制片方,也许它能给你启发:你所需要的是一名剧本医生,而非频繁撤换编剧; 在文末,我会开放进一步交流的方法,寻找能把RmB和EXP送给你的机会。 嗯,开聊吧。 一.比编剧更尴尬的存在 在中国,编剧的弱势地位是老生常谈。在电影投资中,编剧费普遍占比极低,制片能少给点就少给点。若要请剧本医生,则需额外拨出预算,自然更不受待见。 目前的行业生态中,除开少数巨头的大投资项目,极少有剧本有能得到职业广州烟花火微电影剧本医生的全面诊断和建议。

更多情况下,都是编剧把本子发给圈内好友,互相帮忙看看,然后简单聊几句个人看法——其弊端我会在后文详述。 制片方不愿掏钱就算了。真正尴尬的是,是编剧自身对于剧本医生的天然排斥——编剧医生的工作主要是挑刺,很容易得罪创作者——这是我呕心沥血之作,只有我最懂它,凭什么让你来说三道四?,! 文人相轻,在此时尤为明显。明明很期待有人帮忙,却又放不下面子。在他们心里,只有行业最顶尖的那些老编剧才有资格和他对谈。但金字塔尖的大佬们,一来没这么多闲工夫,二来也并不见得能比职业剧本医生提出更有效的建议。 这话说得肯定偏激了,为的是让大家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二.既然有老编剧,为什么还要职业剧本医生? 我们先从生活中两个语言学现象说起: 你想在短期内系统学习英语,有两个老师可选:一个是中国人,英语还不错,并且有多年教学经验;一个是美国主持人,英语当然屌爆了,但不会说中文,并且没有教学经验。你愿意跟随谁? 你是码字的,文学功底秒杀大多数小学语文老师,但你能告诉我“不能”和“不要”的语义区别吗?为什么第一个“不”字是第四声,第二个却是读第二声,而字典里明明没有写“不”字有第二声啊? 我想你已经大致明白,“能说好一门语言”和“能教授一门语言”是两码事;同理,“能写好一个剧本”和“能精准地指出他人剧作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也常常是两码事。

剧本和语言一样,也有一整套语法。不少老编剧能写剧本,但不一定会用“体量、调性、节奏”等术语来聊剧本。你让你一个从业三年的剧本医生和从业十年的老编剧,同时写一稿剧本,也许前者会被完爆;但是,如果让两人对一个剧本进行点评,老编剧很可能就说不清楚。 所谓“术业有专攻”,在一个真正成熟的工业化体系里,尤其如此。正如全片剪辑师也无法取代预告片剪辑师,美术指导无法取代海报设计师,老编剧也无法取代剧本医生。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剧本医生如果不能成为优秀编剧,那永远只能是二流医生,一辈子对别人指手画脚却没有自己作品;而一流编剧稍加训练,很有潜力转化为一流剧本医生。换言之,丰富的剧作经验,才是剧本医生的核心素养。 不过今天不聊剧本创作。 而是一个剧本医生在剧作经验之外,最重要的自我修养——如何把剧作问题说清说透、说到读者的心坎里。